前有百度高德,后有華為滴滴,騰訊地圖該如何上演王者歸來的戲碼?
BAT的商戰大戲是科技圈永不過時的話題。
手機地圖的競爭版圖中,阿里的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兩騎絕塵,擁有絕對的市場份額,騰訊地圖雖然做過很多努力,也不愁流量和入口,但依然被高德和百度遠遠的甩在身后。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 2018 年我國手機地圖應用市場中,騰訊地圖僅以15%的份額排在百度和高德之后。在月活數據上,騰訊地圖雖然也排在第三,但月活數僅有 2063 萬,對比之下,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遙遙領先。
很明顯,在地圖這個賽道,騰訊以與高德和百度產生了短期內難以拉平的差距,作為騰訊生態的重要一員,騰訊地圖不會成為棄子,可它又該如何完成王者歸來的逆襲呢?
說好的“一路同行”,騰訊地圖怎么就掉隊了?
從BAT三家的資源稟賦來看,他們的地圖業務都有比較高的起點,三方應該是“旗鼓相當”的對手,可在面向C端的地圖導航領域,呈現給我們的印象卻是百度和高德是賽道中最耀眼的兩個主角,騰訊地圖悄無聲息地掉隊了。
事實上,除了百度和高德,去年華為、滴滴、美團等巨頭也先后宣布入局地圖賽道,相比百度和高德,這些玩家的實力也不容小覷,擺在騰訊地圖面前的形式不容樂觀。
短短幾年時間,騰訊地圖為何會與友商們產生如此巨大的反差?智能相對論(ID:aixdlun)認為其中原因有三。
首先,從驅動地圖業務發展的技術能力來看,百度具有天然優勢,高德次之,騰訊排在最后。
一般來說,用戶使用地圖導航都是從搜索目的地開始,因而搜索結果的滿足速度、搜索結果的準確度等指標是地圖非常重要的技術維度,此外有數據顯示地圖搜索業務可占搜索引擎流量的20%,百度的技術基因及用戶轉化上的優勢在地圖業務上顯而易見。
高德作為專業圖商,之前就有很深的用戶積累,被阿里收購后,通過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資源,其業務布局不斷向縱深擴展,使得用戶的使用場景更加豐富,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競爭壁壘。
反觀騰訊,雖有有巨大的社交流量,但主業務流量無法對地圖進行有效導流,生態場景也未完全建立起來,因而在于前兩者的競爭中一直處于劣勢。
其次,騰訊自身對地圖業務的定位上,更多將地圖作為一項防守型業務來看待,并沒有投入太多資源予以支持。
騰訊的核心業務是社交與游戲,騰訊地圖誕生的背景也是為微信、QQ這些社交產品提供位置服務,再加上騰訊的賽馬機制,在 2014 年時曾花費11. 73 億元入股老牌圖商四維圖新,在想象空間更大的高清地圖領域完成了布局,騰訊地圖的地位就顯得略為尷尬,在沒有合適的破局窗口,或者在技術與業務模型層面沒有可以改變市場格局的創新之前,騰訊地圖在內部很難獲得與主營業務相匹配的資源支持。
最后,騰訊地圖的體驗相比高德和百度確實存在一定的差距。
這里說的差距不光光是前面提到的對目的地搜索結果的速度和準確率,還包括導航過程的準確性,地圖生態提供服務的便捷性、地圖的更新速度等。
網上有很多對各類導航軟件的吐槽,百度和高德被吐槽的帖子很多,騰訊地圖幾乎被忽略,這或許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騰訊地圖在體驗上的問題:百度、高德的體驗無法做到盡善盡美,騰訊地圖可能更加糟糕,甚至不能與百度高德進行比較。
認清現實的騰訊地圖存在哪些機會?
騰訊地圖與百度、高德的差距顯而易見,可是,橫亙在騰訊地圖前的百度、高德就是鐵板一塊,騰訊地圖就沒有任何機會了嗎?智能相對論(ID:aixdlun)認為隨著自動駕駛、車聯網的普及,以及在騰訊生態內部,騰訊地圖還是有不少“翻盤”的機會。
地圖是騰訊的“防守業務”,那么作為未來的流量入口,自動駕駛和車聯網在騰訊的戰略中絕對不會被“邊緣化”,事實上,除了投資四維圖新之外,騰訊還接連了投資了蔚來汽車、收購了特斯拉5%的股權,投資了生產電動飛行汽車的德國航空空手Lilium等,在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方面,騰訊還親自下場參與搏殺。
<